老金沙9170登录 -点击进入

高扬振兴时代风帆,实现辽宁高质量发展——电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二)

2021-09-03


作者:电信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高度重视、深情牵挂、亲切关怀,多次就辽宁振兴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明确方向、指明路径。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奋力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突破。

在本次振兴辽宁的群众心声调研中,调查人群主要集中于在校大学生、社会工作人员以及退休人群,通过问卷形式、交流访谈等方式对普通老百姓对“振兴辽宁”的感受进行搜集和分析,直观感受他们对于“振兴辽宁”的看法以及政策实施以来百姓生活生产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对人才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百姓对“振兴辽宁”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所存在的不足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使我们更好的贴近百姓心中的“振兴辽宁”,对未来辽宁振兴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展望,使我们更好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和优秀的品格。

此次调研,主要在线上采用实践加APP对大学生调研情况进行汇总,并通过走访对社会在职人员以及退休人群进行线下调研,调研人群的月收入普遍在5000人民币以下,调研人群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或经历了辽宁几十年发展巨变的资深人群,对本次的调研提供了较为精确的结果。

图为进行社会调研

首先,在本次调研中,普遍对辽宁振兴有信心,大多数表示更希望选择留在本地发展,对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工作生活发展中,随着辽宁振兴的战略的逐步落实,近三年身边的变化较大;但对于辽宁现今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满意,随着辽宁振兴的进行,家庭年收入普遍有所增加,但增加并不明显;对国家近几年关于振兴辽宁乡村振兴、科技兴国、国资改革、营商环境、法制保障、生态环保等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一般,并不是很普及。

其次,大多数百姓认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缺乏人才和科技、交通不够便捷、营商环境不好、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短缺阻碍了辽宁振兴的实施;影响辽宁振兴的主要因素是营商环境、市场开放程度、生产技术水平、国家扶持政策、金融支持力度和劳动力成本;辽宁本土人才的外流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低、就业机会少、发展晋升空间不足等。

图为问卷调查 辽宁本土人才的外流主要因素 数据统计

百姓对辽宁振兴战略的具体期望有提高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个人发展机遇增多、改善城市面貌;辽宁振兴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辽宁振兴的突破口在产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培育新型产业;辽宁振兴要重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在辽宁振兴过程中要通过加强教育投入、转变观念理念来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需大力改善金融扶持、行政审批、社会治安、市场准入、卫生环境、司法公正和基础设施。

图为问卷调查 优化营商环境需大力改善 数据统计

创新创业的生态就是营商环境,是事关辽宁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具体而言,办事方便是要让群众、企业在辽宁办事感到便捷、高效,不用求人就能办成事。要强化公务人员服务精神,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水平,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法治良好是要让市场主体在辽宁能够感到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对自己的未来看得清、可预期,能够安心在辽宁发展。成本竞争力强是要把该降的降下来、该升的升上去,一方面要大幅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打造成本洼地、投资高地,另一方面要让违法违规的成本提高。生态宜居是要让群众、企业感到辽宁生态环境好、宜居度高,对人才、人才团队能够产生吸引力,能够让各类人才在辽宁安心、安身、安业。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环境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就会向辽宁集聚,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热爱辽宁、扎根辽宁、圆梦辽宁。

图为辽宁省大连船舶重工

心系人民,筑牢执政根基;依靠人民,汇聚磅礴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开拓事业新局面。”本次调研,是深入人民的一场调研活动,更是人民群众对家乡、对祖国发展的一次全民征集活动,我们要知民心、系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振兴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项民生事业,振兴辽宁、振兴祖国,不断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辽宁新贡献。

版权所有:辽宁科技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